注漿管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分為樁端壓力后注漿和樁側壓力后注漿,是指在鉆孔灌注樁成樁之后,通過預埋在樁身的壓漿管在一定壓力下向樁側泥皮、樁底沉渣及樁周土層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泥漿液,提高樁基承載性能。
注漿管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施工案例
后注漿處理后,樁側摩擦力和樁端承載力明顯增大,樁基承載性能得到明顯改善。對于樁長超過 15m 且承載力增幅要求較高者,宜采用樁端樁側復式注漿。
后注漿加固機理
注漿管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施工案例
注漿管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施工案例
后注漿的一般規定:
①漿液的水灰比應根據土的飽和度、滲透性確定, 注漿流量不宜超過75L/min;后注漿作業開始前,宜進行注漿試驗,優化并最終確定注漿參數。
②注漿作業宜于成樁2d后開始;注漿作業與成孔作業點的距離不宜小于8~10m;對于飽和土中的復式注漿順序宜先樁側后樁端;對于非飽和土宜先樁端后樁側;多斷面樁側注漿應先上后下;樁側樁端注漿間隔時間不宜少于2h。對于樁群注漿宜先外圍、后內部。
③當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可終止注漿:
a.注漿總量和注漿壓力均達到設計要求;
b.注漿總量已達到設計值的75%,且注漿壓力超過設計值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